炒币、炒鞋不如炒菜?

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其迅猛程度令全世界人民都难以置信。以10年为单位,80年代、90年代、00年代,分别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分水岭,这种速度足以彰显国内经济、科技等硬实力水平变化之快。有了这些硬实力的支撑,金融业得到空前发展。因此,在这个金融工具及衍生品纵横的时代,投资理财变成了每代人的必修课,市场“捞金”成为了每代人的小目标。

由于各个时代人们生长环境差异的影响,造成了各个时代间“投资代沟”的存在:“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币,00后炒鞋。”

炒股炒房人们耳熟能详,但是炒币炒鞋这种“新型投资方式”您可曾知晓?币圈鞋圈到底什么来路?普通投资者是否能通过炒币炒鞋进行获利?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为您准备了这两盘菜——“炒币”、“炒鞋”,带您深层次体验币圈鞋圈的故事,品一品尝一尝真实的“币鞋”市场。

第一道菜:“炒币”

“虚拟货币”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逐渐向人类的各种活动领域渗透。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互联网的便捷性、无限性、自由性再一次提高了全球贸易的效率,从而孕育出一个新的市场,这个市场就是基于网络空间的虚拟市场。

虚拟市场的出现,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场所,也为经营者提供了经营市场。经营者通过网络迅速搜集到顾客的信息、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改变企业经营策略,以实时掌握经济动脉。因此,如此受欢迎的一个市场必将有它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与货币制度——以电子信号形式存在的虚拟货币就被创造了出来,并用于交易、流通,维持市场的正常运转。

1、“Q币传奇”

在我们的生活中,虚拟货币常伴于行。举个例子,数年前在移动网络还不普及、微信还没有被发明的年代,腾讯QQ是大多数人的社交工具。由于当时信用卡制度的不发达和汇款支付系统的繁琐,腾讯决定发行虚拟货币——Q币,采用点卡直冲的方式一次性充值,方便快捷,以此满足客户消费增值服务的需求。腾讯Q币定价1Q币=1元人民币。

2003年到2006年之间,腾讯的业务板块逐渐扩大,发展速度超前迅猛,Q币的辐射范围也越来越大,流通性越来越好,被网民广泛接受,甚至一度被质疑是“一般等价物”而受到监管点名关注。

尽管腾讯没有为Q币开通双向兑付,即Q币不能兑换成中国法币人民币,但是第三方中介平台还是做起了Q币双向兑换服务。至此,Q币开始脱离腾讯体系,平台通过买卖市场囤币出币,而Q币的价格也受市场供求影响产生波动,“炒币”态势逐渐显露。

总的来说,Q币其实有很多问题。首先,Q币是一种中心化的电子货币,包括总量,发行方式都是由腾讯公司控制的。换句话说,腾讯想发行多少货币都可以,货币量可被视为无限,一旦通货膨胀出现,Q币的价值将不复存在。其次,Q币的安全性有待提高,早年间网络黑客的猖獗,令每个QQ用户都在担心自己的Q币会不会被盗,如果数额巨大,安保系统的不充分会让自己的Q币随时面临威胁。另外,在用户与第三方中介平台的Q币买卖中,用户的交易对手是平台,价格微调与上下浮动完全由平台控制,个人很难有真正的盈利,所以普通用户其实对Q币不具备完整意义的“炒作”,在平台机构眼中,用户可能只是被视为一撮韭菜,待时机成熟,等待收割而已。所以这盘菜,“炒”不得。

腾讯Q币在设计上的局限性限制了其往深层次市场渗透的发展前景,但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成熟,另一款类似的虚拟货币横空出世并崭露头角——由Facebook发行的Libra。

2、“Libra”

Libra 也是一种虚拟货币,但不同的是,它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加密,形成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加密货币。区块链技术的神奇在于,其是一个不可篡改、不可破坏的系统,从而保证Libra的安全性。

与所有货币一样,Libra被发明出来只有一个用途——支付。在此基础上,Libra 将锚定一个货币篮子,可以用多国法币入金,也可以多国法币兑现,价值与所兑法币挂钩,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国际贸易间使用一种统一的全球化货币的便捷,减少换汇造成的汇率成本。要知道,跨境支付市场每年125 万亿美元,换汇的价差以及跨境信用卡支付的手续费,动辄 5% 以上的手续费和服务费,让出国或者做国际贸易的人都感到心痛。而且,数字加密货币并不像传统数字货币一样受到政策和区域的影响,只要有互联网接入,区块链就能够连接,并可以进行转账。这就让Libra具备了全球货币的特性。无论是跨国转账,还是跨境支付,都能轻松实现。

如果Libra发展良好,等到26亿Facebook生态用户体验到了Libra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之后,届时依附于Facebook的电商、游戏、服务和金融数字生态,将发生彻底的变化,所有的服务将不再以美元或者传统货币计价,而是以Libra来进行计价。由此看来,Q币和Libra的区别可被解读为,前者是为真实世界接入了虚拟世界,后者是在虚拟世界连接了真实世界。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提出了对Libra的担忧。第一,Libra本质上是一种基于货币制度发行的货币,只不过发行主体由政府变成了企业,货币载体由纸质变为电子形式。理论而言,一个国家的法币往往和主权挂钩,当局不会允许法币以外的货币在国内大行其道,否则当一国货币受到Libra的冲击,则当地的法定货币体系和资本管制政策也会受到威胁,从而对一国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金融的调控、对本币的国际化等各方面带来直接负面的影响。第二,由于区块链技术为Libra的使用者提供了一层匿名保护,导致这一类的虚拟货币很容易被用于不法分子的洗钱或者恐怖主义融资活动。这两个原因导致Libra目前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遭遇抵制或限制。第三,是对Libra概念的提出者Facebook的质疑。Facebook在隐私保护的问题一直饱受争议,之前的隐私泄露丑闻也让其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蒙羞。那么这样一个在隐私保护问题上有恶劣背景的公司在金融行业里可能会涉及更多的敏感问题,用户能不能相信它,成了决定Libra能否最终面世的重要因素。

而且更大的问题在于:如果Facebook不断创造Libra,又将如何维持Libra币值的稳定呢?目前市场上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数字货币,更多地是通过有限的供应来稳定币值,但由于无法对动态市场需求进行供给调整而宣告失败。Libra则试图绕开通过绝对购买力稳定币值的做法,在运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的同时,通过不断调整Libra储备资产的方式稳定Libra本身的币值。Facebook的构想是,每发行一枚Libra,就需要往自己的银行里存入1美元或者等值的其他国家或区域货币,以此作为Libra可以稳定运行的前提。从这点来看,Libra再次被证实其用途仅仅是一种支付手段,而不是“可炒”的“食材佐料”,所以通过市场“炒币”基本不可能。

看了这么多,到底什么菜“可以炒”?现在就上真正的“硬菜”!

3、“比特币泡沫”

说起币圈鼻祖,比特币肯定一马当先、当仁不让。

比特币由一名日裔美籍的数学家中本聪发明于2008年,其本身的点对点分布式账本技术是区块链技术的一种应用方式。比特币没有一个集中的发行方,由网络节点的计算生成,谁都有可能参与制造比特币,俗称“挖矿”,实质上就是用计算机解决一项复杂的数学问题,来保证比特币网络分布式记账系统的一致性。而得出正确答案的人将得到比特币作为奖励。与Q币和Libra不同的是,比特币不能被增发,2100万是它的永久上限,比特币网络会根据未开发比特币的数量调整其产出速度,以稳定货币价值。

比特币既然被称之为币,就说明它也同样具有像货币一样具有流通的属性,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持有者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买卖,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点对点运输模式,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无需中间商收取高额的手续费,加上区块链技术保证了其安全性和隐匿性,在交易过程中外人无法辨认用户身份信息。

然而,比特币不与某一国的法币挂钩或锚定,因此被赋予交易属性,其价值由“市场”决定,属于金融衍生品。2017年12月17日,一枚比特币达到历史最高价19850美元。仅仅一年之后,2018年11月25日,比特币跌破4000美元大关,后稳定在3000多美元。至今,比特币的价格还在7000多美元左右徘徊。

比特币的交易看似有比特币交易所与完整的市场机制来保障,但真实的情况也许只是一个巨大泡沫的酝酿以及一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现状。

首先,比特币只是通过复杂计算产生的字符串及密码,本身并没有实际价值,也缺乏强有力的信用支撑,因而它不具备成为信用货币的条件。当今各国的法币,其实本身也只是一张复合材料纸,但它们的价值是来自于政府的信用和强大的国家经济实力,即政府承诺控制货币增发速度,而且市场上有充足的商品可以买卖。而区块链技术作为比特币的基石,其最大优势恰恰是去中心化,不需要政府或其他机构的信用支持,但没有信用支撑的非实物货币,比特币的价值来源无处所寻。

其次,比特币不是各国政府普遍认可的财产,更不是法定货币,不受法律保护,不满足货币最基本的安全属性,从法律上讲没有价值。一旦比特币被国际黑客盗取,将无处申诉。

但话说回来,即便是知道这个泡沫很不稳定且终究有一天会破裂,但依旧有人前赴后继的去“炒币”。这些人心存侥幸,梦想着利用短线操作,在顶部投资者收割韭菜前,捞取一部分“快钱”、“热钱”,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比特币市场千变万化没有征兆,作为散户,在大量资金的大户面前只能被视为又高又长的“韭菜”。这盘菜虽然具备“可以炒”的属性,但不具备“可以炒”的价值。如果洞悉了比特币的金融属性,不如着眼于外汇、股指、黄金更为庞大、稳定的市场进行投资。

总结来看,炒币投机与价值投资还是有根本区别,投机者更需要具备敏锐的嗅觉与承担风险的能力,但头部炒家永远存在,并会在“韭菜”高点进行收割。所以,“虚拟货币”不好炒,撤仓离场要趁早,价值投资稳定高,选对方向最重要。

第二道菜:“炒鞋”

“物以稀为贵”

现在这个年代,父辈们普遍喜欢整点好茶、好酒瞎显摆,好画、好诗做收藏。而对于00后的年轻人,板鞋、球鞋、运动鞋,高帮、低帮、人字拖成了他们最珍贵的宝贝,形态各异、种类繁多,有一些不仅属于“明星同款”,还具有“投资价值”。“明星同款”好理解,但普通的鞋能有什么“投资价值”?

说实话这些鞋还真不普通。市面上具有“投资价值”的球鞋品牌基本上来自于像耐克(Nike)、乔丹(AirJordan)、阿迪达斯(Adidas)、锐步(Reebok)等国际知名运动品牌,虽说每双鞋发售之后会有官方零售价作为参考,但奈何这些大厂的“饥饿营销”玩得溜,限量版、联名款的伎俩屡试不爽,例如全球限量2000双的鞋,购物者需要通过线上线下排队抢到名额之后才能付钱购买,至此,这一方式造成货少钱多,供不应求。随之而来的就是二级市场的出现,买家变卖家,通过增加溢价来二次销售给其他消费者。

根据供给需求来看,在二级市场价格越贵的鞋,官方发售价越高、产品背书做得越好、发售数量也就越少,但是关键问题在于,鞋子本身的质量问题完全不在价格设置的考虑范围之内。

“鞋交所”

2015年,阿迪达斯的第一双Yeezy(民间叫法“椰子”)问世,初代Yeezy Boost750仅发售了9000双,当时还有消息称只有阿迪达斯的VIP用户才有资格购买,该款鞋从350美金的发售价在黑市炒到了10倍以上的价格。

从那时起,第三方平台发现机会陆续进场,以外国网站Stockx首当其冲,国内的毒app、Nice等二手鞋交易平台紧随其后,这三家平台于今年四月到六月分别完成了美元融资,估值奔向10亿美金。这些平台在鞋类交易的二级市场中同时担当鞋交所和信用机构,一方面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场所,另一方面为标的真伪做出评级和鉴别,一双鞋子只有顺利通过他们的鉴定流程后,才能正式挂牌出售。

至于交易流程,则类似于股票、期货等金融工具的炒作方式,具备挂单买卖、K线、分时图、交易量等等,界面相当专业。如果你以为这些专业指标对于00后的孩子太难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曾有人这样感慨道:“没想到国家基础金融普及的任务竟然被鞋圈完成了。只是参与买个鞋子,小朋友就能学会吸盘、反弹、阻力支撑线、K线、盘口、7x24H、T+0交易、炒‘鞋券’……并且因为鞋价波动剧烈,年轻人还在短时间内体验了第一次割肉,第一次站岗。年轻人的暴富圣经:炒股不如炒币,炒币不如炒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永远不要低估年轻人的学习能力。

一群热衷“炒币”的90后也想进入鞋圈,因为他们认为炒鞋收益相对较高、如今门槛相对较低,即便是砸手里了,至少有漂亮的鞋子可以穿。于是,网友总结出了币圈鞋圈转换术语,如冰蓝(一款鞋)=比特币、闪购=二级市场、联名=背书、明星上脚=大企业合作、限量=永不增发、莆田=盘子、平台=交易所等等。与其说一部分90后、00后在研究如何投资,如何使资产的价值有所提升,不如说他们都是一群完全忽视风险、梦想着一夜暴富的投机者。炒币炒鞋,一丘之貉。

炒鞋合理吗?

即便鞋圈如今存在一定规模的市场、交易所、交易对手,但那只不过是短暂的狂欢。资产的根本属性决定了这项资产“炒”起来合理不合理,而鞋子显然不够合理。首先,鞋子不具备充分的流动性。如同笔者在本段开头说的,父辈没准喜欢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同龄人没准中意二次元动漫文化,而鞋子不一定是每个人的需求与爱好,从出单量来说,鞋子也不如其他高流通性资产如股票等有优势。

其次,鞋子不具备能够穿越一定周期的条件。作为一种实际存在的物品,你只要保存得好,可能并不影响鞋子的使用,但是,如果放了一二十年、甚至更长期限的鞋子,要么橡胶鞋底老化导致物品损坏,要么帆布鞋面碳化开裂导致物品失去价值,根本比不上具有更高保存价值的黄金。

最后,鞋子不具备一定的内在价值,鞋子只有穿在脚上使用才会有价值,否则,几乎毫无价值。是否具备价值,我们不能以极个别人的喜好而论,我们要看它内在的金融属性。房产、上市公司股票以及黄金,这三者,你都可以在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尽管它们的抵押融资折扣率不一样。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鞋子,都没有一家金融机构会为你办理抵押贷款(24k纯金鞋除外)。

同时,第三方平台的资质与有关部门的监管也预示着炒鞋的不合理性。在这个领域,第三方平台缺乏统一严格的鉴别标准,专业的鉴定师并不是来自于各个官方运动品牌公司,而只是通过经验与比对鉴别每一双球鞋,因此没有绝对的可靠性。另外,有关部门对此类经营的监管为零,内部交易及异常波动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如果发生以上情况,投机者将会血本无归也无处申诉,只能被默默地被收割,所以,这盘菜虽然具备“可以炒”的条件,但不具备“可以炒”的价值。

总结来说,今天给您介绍的两道菜——炒币、炒鞋,都不能满足成为稳定投资的最佳选择。由于两类资产的特殊性,其投机属性都要高于投资属性,风险波动也会相应增加。但不得不说,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日益强盛,金融衍生品市场得到空前的迅猛发展。只是,相关的监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基本的金融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普及,企业的诚信还需要进一步呈现。作为散户,想要在资本市场生存,就得时刻记住自己是一颗渺小的韭菜:树立危机意识,做好风险管理,追求价值投资,保持心态乐观,切勿盲目跟风。

最后还得给您句忠告: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选择信赖 选择HYCM

HYCM兴业投资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是HYCM资本市场有限公司、HYCM(欧洲)有限公司、HYCM Ltd、HYCM资本市场(DIFC)有限公司以及HYCM Limited的交易品牌,隶属HYCM资本市场集团。

兴业投资由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管理局(FCA,持牌号为186171 )塞浦路斯证券和交易委员会(CySEC,持牌号为259/14)、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DFSA,持牌号为000048)和开曼群岛金融管理局(CIMA,持牌号为1442313)授权和监管,客户资金安全进一步得到升级保障。悠久的历史积淀和强大的综合实力,成就了其在金融服务行业的领先地位。

ΤΪΟίΏΝ·ώ